本月初,在經歷了近五年的試點論證與籌備后,《三網融合推廣方案》正式頒布。方案旨在加快在全國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按照方案的設計,中國的三網融合進程將得到全面而深入的推動。這也就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廣電、電信、互聯網的界限將變得十分模糊,用戶對于服務、內容等選擇也會日趨豐富起來。
但是,我們也可以預見,真正實現三網融合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落地的工程。這樣的改變意味著三個網絡中現有的企業必須從技術上、運營模式上做出徹底的改變。除卻利益分配、準入門檻不談,各個企業如何在技術上使自己真正從三網融合中受益,會成為每個CIO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專注于應用交付領域的F5公司的大中華區總裁黃彥文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黃彥文先生認為,三網融合實際上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國內廣大用戶。我們可以設想:未來用戶可以通過電視網絡使用VOIP甚至可視電話,或是通過電信網絡供應商體驗IPTV的節目……這樣的變化勢必給用戶更多的服務選擇。選擇的增多的直觀變化一定是價格的下降,是以通過三網融合,用戶可以花費更少的費用獲取更多的服務。但是對于企業而言,陷入價格戰,則往往意味著未來發展的速度會放緩,甚至導致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沼。
黃先生建議,從IT技術的角度看,面對一個劇烈轉型的市場,企業應該更加做好開源與節流的前瞻性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在變化到來時,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從開源來講,現在所有的IT服務幾乎都是以不同設備上的應用來實現的。單純的降低價格也許會帶來短期效益,但從長遠講,提高用戶的體驗質量(QoE),才是用戶選擇一個服務的最大驅動力。三網融合對于企業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不損失自己在原有行業的優勢下,如何結合新領域的特點盡快推出用戶認可的應用服務。舉例來說,一個網絡接入服務商的優勢可能在于其已經完善的網絡以及基于網絡服務的基礎架構。但當其要涉及比如IPTV這樣的大量內容服務時,由于應用類型的不同,基礎架構勢必面臨著巨大的調整。F5認為,在這個情況下,一個能夠無縫擴展、按需擴展的靈活的基礎架構,就顯得尤為重要。在F5剛剛發布的BIG-IP V12的特性中,F5就強調了擴展性以及混合架構的重要性。如果企業構建一個混合的基礎架構,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在多個數據中心,甚至云與數據中心間無縫部署或者調配資源,那么這個企業就可以更加快速的將一個新的應用測試并推向市場,從而在競爭中先人一步。
黃彥文先生繼續表示,節流的需求,其實也是三網融合后,企業的基礎架構日趨復雜所致。假設一個廣電內容的服務商,三網融合前需要注意的應該是內容的豐富;但在融合后,它在保持豐富內容的同時,還要考慮不同的內容包以適合不同人群,更要考慮如何針對不同設備讓用戶順暢的接收到這些內容。更重要的是遇到諸如春節或是大型活動直播時如何滿足激增的需求,又不在閑時浪費網絡與計算資源。F5的建議是通過應用交付解決方案把企業的計算與網絡資源池化,使資源在閑置時可以對核心應用進行補充,從而最大化的盤活資產。實際上,F5在金融與電信行業的雙活、多活數據中心的應用實例,已經成功為很多國內大型企業所接受。譬如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部署雙活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后,災備中心不僅在需要時可以進行分鐘級的容災,更承擔了新業務的真實環境測試、壓力測試等功能。這就使企業不再出現空轉數據中心,從而做到了投資成本與運營成本雙節約。
最后,黃彥文也對三網融合表示了自己的展望。黃先生認為,三網融合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也是我國步入互聯網強國的重要決策。三大網絡企業中的CIO們應該從技術角度向業務角度轉型,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過IT技術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應用服務上。相信像F5一樣,在整個IT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廠商都能發揮自己所長,使最終用戶能夠在不斷演進的互聯網環境中受益。